绵阳市实现“十四五”开门红
本网讯 1月21日,绵阳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了2021年绵阳市经济运行情况。2021年,绵阳地区生产总值3350.2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7%,两年平均增长6.5%。其中,头部产业增加值377.32亿元,比上年增长7.5%,两年平均增长6.4%;第二产业增加值1352.65亿元,比上年增长8.4%,两年平均增长6.2%;第三产业增加值1620.32亿元,同比上年增长9.3%,两年平均增长6.8%。全市经济持续恢复发展,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2021年,绵阳市农作物长势良好,全年粮食产量235.2万吨,比上年增长1.7%;油料49.65万吨,增长6.2%;蔬菜及食用菌214万吨,增长3.6%;水果41.28万吨,增长4.7%;中草药5.7万吨,增长3.1%。生猪产能快速恢复,生猪出栏361.98万头,增长11.6%;牛出栏11.98万头,增长1.4%;羊出栏93.39万只,下降2.2%;家禽出栏7324.38万只,下降1.4%。
2021年,绵阳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4%,高于四川省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8.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为97.6%。
分行业看,36个行业大类中有31个行业实现产值增长,占比较大的行业稳步回升。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比上年增长52.5%,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23.3%,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20.4%,食品制造业增长13.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2.7%,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8.0%,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5.3%。
从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看,电视接收机顶盒比上年增长87.9%,汽车增长70.6%,光缆增长30.3%,电子元件增长22.0%,绝缘制品增长15.9%,房间空气调节器增长8.6%,发动机下降15.1%。
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产值比上年增长21.5%,比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速高3.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企业产值增长41.3%,比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速高23.1个百分点。
工业效益持续恢复。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251.74亿元,同比增长18.6%,两年平均增长11.9%;实现利润总额151.32亿元,增长38.8%,两年平均增长19.7%。
2021年,绵阳市第三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3%,两年平均增长6.8%。其中:批发和零售业比上年增长8.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同比增长9.6%;住宿和餐饮业同比增长18.2%;金融业同比增长6.4%;房地产业同比增长3.2%;其他服务业同比增长10.6%,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同比增长26.4%,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同比增长17.9%。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52.16亿元,比上年增长18.5%,高于四川省平均水平2.6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7.9%。
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104.43亿元,比上年增长18.3%;乡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547.73亿元,增长18.8%。
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288.90亿元,比上年增长26.2%;商品零售1363.25亿元,增长17.0%。在商品零售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通过互联网实现商品零售额122.85亿元,增长26.8%。
从热点商品看,16大类商品零售额中14个实现增长,其中,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26.7%,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增长25.5%,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增长20.0%,汽车类零售额增长10.7%。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1.0%,高于四川省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10.5%。
分产业看,头部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30.3%;第二产业投资下降3.3%,其中:工业投资下降3.4%,技改投资增长33.6%,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7.6%。
从房地产开发看,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增长27.7%。商品房施工面积增长16.7%,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4.1%。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150元,比上年增长8.7%,高于四川省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340元,比上年增长10.5%,高于四川省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
发布会还发布了绵阳市财政金融、就业形势、进出口、物价等方面的指数。
总的来看,2021年,绵阳国民经济总体持续恢复增长,为“十四五”绵阳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改革报四川记者站 蒋良明)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