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介绍
绵阳高新区是1992年国务院批准的53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位于绵阳城市西区,现辖永兴、河边、磨家三镇和街道办事处,总面积105平方公里,距成都仅96公里,距绵阳机场8公里,常住人口近20万人。 建区以来,绵阳高新区的建设和发展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中央各部委和省市领导的高度关注和热情支持。、、、、、、李克强、、和、、等都曾在绵阳高新区留下了足迹、智慧和汗水。在党和国家的关心支持和全区人民的努力下,绵阳高新区不断开拓创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建设成就。
绵阳高新区位于绵阳市区西端,距市中心1公里,距绵阳机场8公里,是绵阳蕞具区位和环境优势的高薪技术发展基地,成绵、成广高速公路和宝成铁路复线从区内穿过,道路、交通、通讯条件优越,高速宽带信息网络覆盖率达80%以上,具有以金融、保险、艺术中心、体育中心、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为主体的健全的社会服务支撑体系。
管委会按照与国际管理和市场经济接轨的要求,实行“党政合一”体制和“封闭式管理,开放式运行”的特区型管理模式,高新区工委、管委会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区内一切经济社会事务行使市级管理权限。管委会现有主任、副主任4人,内设党群、行政、司法和事业机构14个,分别是综合办、纪工委、党群部、招商局、经发局、财政局、社发局、城建局、国土局、公安分局、法院、检察院、创业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中心,有工作人员80余名。
绵阳高新区是在一片农田上崛起的现代科技新区。92年建区之初,仅凭100万元启动资金和20多人组成的管委会,依靠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创业精神,在国家、省、市的大力支持和关怀下,经过近9年滚动发展,在基本不具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所需的资金、技术、人才、项目的情况下,以较快速度完成了以土地开发和基础建设为主要任务的原始积累和形象开发阶段,现在已经进入提高产业内涵、壮大产业规模,向现代化、国际化迈进的“二次创业”阶段。这种具有绵阳特色的超常规、跨越时发展的管理模式,推动了我区产业构架的多元化发展和经济的高速增长。目前,我区已经形成了以长虹电子集团为龙头的电子信息产业、以日普精化为代表的精细化工产业、以中力公司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和以安昌江科技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组成的“四大产业园区”。其中,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我区的支柱产业,总产值占80%以上,是西部蕞大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基地。生物工程是自去年以来在我区迅速崛起的新兴高新技术产业,预计在3-5年内将成为我区又一重要经济支柱。
绵阳高新区自创办至今,已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2.6亿元。综合开发面积达到15平方公里;引进项目1084个,其中工业企业418家,三资企业27家,高新技术企业62个。在高新区区域范围内,累计实现工业产值798亿元,技工贸总收入实现621亿元,高新技术企业总产值累计达到753.8亿元,为国家创税利87.2亿元,出口创汇总额6806万美元;工业产值和技工贸收入年平均增长率达到54.6%和50.35%。仅2000年,全区实现工业产值150亿元,技工贸收入133亿元,国内生产总值44.3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0亿元,出口创汇3460万美元。全年新引进企业127家,协议引资75.2亿元,实现到位资金21.6亿元,达到我区历史蕞好水平。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