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導航”看科技城產業之變
4月8日上午,為採訪綿陽市涪城區“涪城薈”招商聯盟誓師大會,“行走新巴蜀”四川日報全媒體採訪小分隊開啟了導航找路模式。
跟著導航軟件,駛入主干道進入涪城臨港經濟發展區,路兩側的景色有些陌生——原本路旁因施工建設而開挖的地面,如今已種上綠色的行道樹和草坪﹔印象中總是布滿施工機械的廠區,如今已化身為整潔廠房……
來參加活動的許多嘉賓也生出類似感慨:“不到一年,這裡又大變樣了!不用導航軟件就找不到路了。”經過5年的蝶變,原來綿陽城區西側、南側的兩片空地,如今已建起巨大廠房,並由龍頭企業拓展為兩大片園區。這裡的出產物,從蔬菜糧油變為顯示面板,成就了兩家年產值破百億元的新型顯示產業企業。隨著重大項目持續落地、產能升級,預計到2025年,綿陽新型顯示產業產值將超千億元。
近年來,順應產業發展規律,綿陽沿著“導航”前進,實現了由引進大項目到延長產業鏈,繼而成長為大園區的“三級跳”。
在大會現場,採訪小分隊注意到,近40家成員單位中,不隻有涪城區相關部門,還有一些綿陽企業界的新面孔,如創業黑馬、聯東U谷、中南高科等。
擁有長虹、九洲兩大龍頭企業,綿陽電子信息產業起步較早,但也面臨“如何尋找到下一個巨頭”的難題——2017年,以長虹為代表的數字家庭產業佔了綿陽全市電子信息產業的“半壁江山”﹔進入新發展階段,作為西部內陸城市的綿陽,暴露了在新型顯示、集成電路等領域“缺屏少芯”的產業短板。
改變從大項目的到來開始。總投資465億元的京東方柔性面板項目、總投資240億元的惠科液晶面板項目接踵而至。
當天,採訪小分隊一行特意驅車環臨港經濟發展區繞行一圈,曾經一覽無余的空地,如今一棟棟層次有序的廠房已拔地而起。在綿陽京東方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的廠區外繞行一周,即便開車也需要七八分鐘,而在上班時段,路邊的停車位都是滿滿當當。
惠科液晶面板項目的廠區向東幾百米外,一個園區正在建設中——這是投資50億元的惠科模組項目。在京東方柔性面板項目不遠處,中電光谷綿陽科技園一期項目正在進行樁基礎施工,預計投產后年產值將達50億元。此外,銳坤電子、法液空等10余個配套項目則落戶更早。
由“點”變“鏈”,龍頭企業延伸了產業鏈。在此推動下,綿陽“招大引強”成效顯著:據統計,“十三五”期間,綿陽累計引進投資5億元以上的產業項目411個。
在當天的大會上,該聯盟組建了一支150人的招商團隊,其中相當部分來自企業。涪城區希望通過企業渠道,圍繞當地產業發展所需,在全國范圍內進行精准招引。2022年,招商聯盟將力爭簽約金額達到600億元、簽約項目達200個。
駛離臨港經濟發展區時,採訪小分隊特意多看了一眼園區的路牌,猜想下次再來採訪時,這裡又會多出幾個企業名字。
途經臨港經濟發展區的美食街,正值午餐時間,街上人來人往。採訪小分隊發現,美食街蕞引人注目的位置,不是餐飲企業,而是園區的企業服務中心。中心的公示欄上,列明了各類可向企業及企業員工提供的服務。
在採訪小分隊與園區工作人員的交流中,“服務意識”被採訪對象反復提及。“蕞大的變化,就是下放了一批行政審批職能。通過4名服務專員的入駐,就近滿足企業辦理相關業務的需求。”園區企業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說。
蕞近,綿陽啟動“園區提質 企業滿園”行動,一系列專項政策正在制定起草中,既要在綿陽各個產業園區硬件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加大投入,還將在園區體制機制改革方面釋放活力。
打開衛星地圖,高空俯瞰綿陽,從西側的京東方項目到南側的惠科項目,兩者相距約20公裡,如今兩地紛紛涌現出一個個專業園區,預計下次來採訪時,導航又將帶採訪小分隊看到一片新天地。(李睿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祖明遠)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