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绵阳供地计划出炉:995342亩地块待入市……
对重点产业项目用地,国家和省、市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用地,城市补短板建设过程中的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和特殊用地等实施全额保障,做到应保尽保。
同时,对因项目用地不符合土地规划或者土地尚未报征、征地拆迁安置补偿工作尚未完成等原因,其项目用地未纳入2020年供地计划的,待相关供地条件成熟后,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及时做好用地保障工作(不受本供地计划限制),如“科技之心”项目用地、重大产业项目用地、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以及特殊用地等。
划重点:这份供地计划并不包括那些因为不符合土地规划或土地还未报征、未完成拆迁安置补偿的地块。备受关注的“科技之心”项目用地、重大产业项目用地、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以及特殊用地等都没有包括在内。
2020年,绵阳市辖区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总量控制在707公顷以内。包括涪城区、游仙区、高新区、经开区、科创园区、仙海区在内,全年供应土地10605亩。
相比较2019年全年实际供应土地717.8公顷(10767亩),下降了1.5%。
今年绵阳六个区域的土地供应,依然是涪城区打头阵,土地供应量5842.35亩;游仙区其次,有2626.8亩;高新区有804.9亩;经开区696.75亩;科创园区226.95亩;仙海区407.25亩。
如果把仙海区和游仙区新增供应面积算到一起,游仙区全年的土地供应量将达到3034.05亩,是高新区、经开区、科创园区加起来的一倍有余。
今年,绵阳的土地供应集中在涪城区和游仙区,科创园区蕞少,经开区和高新区的土地供应面积差距不大。
今年绵阳主城区供应的10605亩土地中,商服用地共300亩,占比2.83%,相比去年供应的约94.36亩地块,供应量翻了3.17倍;
住宅用地1605亩,占比15.13%,相比去年供应的约2990.39亩地块,供应量有明显的下降,下降幅度约46.33%;
工矿仓储用地2250亩,占比21.22%,相比去年供应的1465.39亩地块,供应量上涨了53.54%;
公共管理与服务用地3735亩,占比35.22%,相比去年供应的约3729.35亩地块,供应量有轻微上涨,上涨幅度约为0.15%;
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2715亩,占比25.6%,相比去年供应的1885.581亩地块,供应量上涨幅度约43.99%。
和2019年相比,今年的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公共管理与服务用地、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供应规模有所增加;住宅用地供应缩减,将近减少一半。
2019年居住用地供应占比仅次于公共管理与服务用地,今年居住用地供应占比却只有15.13%。
而且,去年绵阳主城区通过招拍挂、协议出让、土地变性共成交了3038.17亩居住用地,411.78亩商服用地,41.805亩教育科研用地。
头部季度拟供地106.05公顷,即1590.75亩,占供应总量的15%(其中商住用地19.05公顷(285.75亩),占商住用地年度计划的15%);
第二季度拟供地141.4公顷,即2121亩,占供应总量的20%(其中商住用地50.8公顷(762亩),占商住用地年度计划的40%);
第三季度拟供地212.1公顷,即3181.5亩,占供应总量的30%(其中商住用地50.8公顷(762亩),占商住用地年度计划的40%);
第四季度拟供地247.45公顷,即3711.75亩,占供应总量的35%(其中商住用地6.35公顷(95.25亩),占商住用地年度计划的5%)。
全年的土地供应呈递增的趋势,一季度的土地供应是蕞少的,到三、四季度供应供应爆发,占据全年土地供应规模的65%。
截止到3月26日,绵阳通过招拍挂、挂牌出让、协议出让的土地共计651.58亩,只达到了一季度供地计划的40.96%,全年供应计划的6.14%,而且只有一宗居住用地,基本没有商服用地的成交。
一季度土地供应少,有一部分原因是受到了疫情影响,交易暂停。而且,从历年的土地供应情况来看,绵阳土地市场在一季度本身就不活跃,土地供应更多是在下半年开始进入高峰。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要达到全年供应10605亩的目标,还有9953.42亩的差距。而下个月,已经有安州区的三宗土地将要入市,或许从这个阶段开始,土地市场也将要满血复活了。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