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个产业园区未来怎么走绵阳绘出“路线图”
为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产业强市的决策部署,推动全市各类产业园区进一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坚定以园区为载体做强做大工业,前不久,绵阳市“园区提质”“企业满园”领导小组印发《关于推动园区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对绵阳12个工业园区的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和调整。
园区是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主引擎。《指导意见》为绵阳未来园区高质量发展定下什么样的目标?各个园区将发展哪些主导产业、特色产业?近日,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对此进行解读。
到2025年,园区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产值占比超过85%
2021年,全市12个工业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2867.67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91.86%。
成绩固然令人欣喜,但也要清晰看到,园区还存在整体实力不强、主导产业不突出、发展质效不高等短板。
如何让各个园区找准特色路径、发挥优势、补齐短板,成为引领绵阳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主引擎?
数易其稿的《指导意见》应运而生。“根据市委、市政府开展‘园区提质’‘企业满园’行动的决策部署,我们对全市12个园区产业布局进行重新梳理定位,经过前期园区现场
摸底、专题座谈讨论、征求县(市、区)、园区和市级有关部门意见后草拟《指导意见(初稿)》。”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蕞终审议后正式印发。
《指导意见》明确,通过大力实施“园区提质”“企业满园”行动,加快构建主导产业突出、特色产业鲜明、专业分工合理、配套功能完善、管理运营高效的园区发展格局,进一步强化园区在全市高质量发展中的主引擎、主战场、主载体功能作用。
“精准定位、突出特色,突出重点、集聚强链,健全机制、精准调控”,是该《指导意见》提出的基本原则。该负责人表示,统筹考虑全市及各县(市、区)、园区产业发展基础和资源禀赋条件,聚焦产业细分领域,突出差异化发展,精准定位园区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推动园区产业向“专精特优”方向发展,推动优势资源和优质企业向符合产业布局要求的园区集聚,打造具有全国全省影响力的特色产业集聚区。定下总体目标,为园区高质量发展绘出“路线图”。按照国家级园区不超过“三主两特”、省市园区不超过“两主两特”的产业定位要求,加快完善优化园区产业布局的工作机制和政策,到2025年,全市工业园区经济总量大幅跃升,园区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产值占比超过85%,全面形成产业分工更加明晰、协作配套更加高效、产业链更加完善、集群集聚效应更加凸显的园区产业空间格局。
传统产业、优势产业、新兴产业任务齐头并进
产业成为优化园区布局的重要因素。《指导意见》聚焦传统产业、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划定重点任务。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方面,《指导意见》明确聚焦存量企业,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行动,促进产品升级改造、技术迭代更新、工艺优化提升。支持重点企业以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为导向,引领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发展。
集聚壮大优势产业方面,将围绕主导产业、特色产业,着力打造“镇园之宝”,强化龙头牵引,聚焦关键环节补链延链强链,形成以“链主”企业为中心、大中小企业梯次发展、集群发展的产业生态体系。
前瞻布局新兴产业方面,将聚焦科技前沿和未来赛道,加大在生物医药、
等新技术新领域的布局力度,催生和培育引领未来绵阳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新赛道、新增长极。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关键在“干”。《指导意见》还提出,建立实施机制、完善政策措施、强化要素保障等保障措施。该负责人透露,将通过完善制度、出台政策、细化措施、督促指导、资金支持等方式,增强各县(市、区)、园区集中发展主导产业的定力,优先保障符合产业布局项目用地和能源等要素,助推“园区提质”“企业满园”行动。产业布局
产业;特色产业:智能终端产业、磁性材料及应用产业。◆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主导产业:智能终端产业、精细化工产业、智能装备产业;
特色产业:新型功能材料产业、电子元器件产业。
主导产业:先进结构材料产业、关键电子材料产业;
特色产业:高性能复合材料产业、绿色节能材料产业。
特色产业:核技术应用产业、激光技术应用产业。◆安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主导产业:
产业。◆绵阳工业园区(科技城新区直管区)主导产业:软件与
特色产业:军工电子装备产业、科技服务业。
◆三台工业园区主导产业:纺织鞋服产业、健康食品产业;特色产业:
产业。◆北川经济开发区主导产业:通用航空
特色产业:绿色食品产业。◆梓潼经济开发区主导产业:健康食品产业、生物医药产业;
特色产业:根据产业发展情况适时明确。
化工产业、化学药与原料药制造产业;
特色产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临港经济发展区主导产业:新型显示产业、汽车电子产业;
特色产业:新能源产业、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产业。
绵阳12个市级以上工业园区名片绵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面积:建成区面积3337公顷
产值:今年一季度,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87.96亿元
企业:园区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6家,有
方、华尔科技、重汽绵卡、理想新晨、维谛技术、长虹杰创等龙头企业
项目:2022年,实施省市重点项目22个,总投资232.48亿元江油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面积:建成区面积1916公顷
产值:今年一季度,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37.63亿元
企业:园区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77户,有攀长钢、六合特材、蜀玉实业、融通高科、
项目:2022年实施省市重点项目9个,总投资67.92亿元安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面积:建成区面积780公顷
产值:今年一季度,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98.18亿元
企业:园区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8家,有好医生药业、爱联科技、爱创科技、银河集团等龙头企业
项目:2022年,实施市重点项目10个,总投资87亿元
产值:今年一季度,实现工业总产值38.21亿元
企业:园区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0家,有佳联佳禧、鸿星尔克、台沃科技、
项目:2022年,实施省市重点项目15个,总投资246.8亿元梓潼经济开发区面积:建成区面积358公顷
产值:今年一季度,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21.88亿元
企业:园区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9家,有福欣食品、圣迪乐村生态食品、正大集团、华西动物药业、三香汇生物科技、惠泉生物科技等龙头企业
项目:2022年,实施省市重点项目4个,总投资13.02亿元
产值:今年一季度,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72.6亿元
企业:园区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0家,有惠科光电、
项目:2022年,实施省市重点项目12个,总投资260.47亿元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面积:建成区面积2500公顷
产值:今年一季度,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56.84亿元
企业:园区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8家,有长虹空调、海立电器、
、华丰科技、瑞可达等龙头企业项目:2022年,实施省市重点项目19个,总投资128.57亿元游仙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面积:建成区面积1410公顷
产值:今年一季度,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11.8亿元
企业:园区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7家,有
、兴事发集团、移柯通信、特锐祥科技等龙头企业
项目:2022年,实施省市重点项目19个,总投资126.82亿元绵阳工业园区(科技城新区直管区)面积:建成区面积757.73公顷
产值:今年一季度,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9.33亿元
企业:园区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4家,有
项目:2022年,实施省市重点项目11个,总投资147.14亿元北川经济开发区面积:建成区面积428公顷
产值:今年一季度,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5.6亿元
企业:园区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1家,有泛美航空、特飞科技、天讯新材料、晟氏健康、四川康养健等重点企业
项目:2022年,实施市重点项目1个,总投资6.5亿元
产值:今年一季度,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6.99亿元
企业:园区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1家,有威斯
、迪澳药业、建丰林业、能投盈基等龙头企业
项目:2022年,实施省市重点项目5个,总投资31.9亿元金家林总部经济试验区面积:建成区面积950公顷
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438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4家,有天仪卫星、硅基智能、
、永贵科技、华拓科技等一大批头部企业
项目:2022年,实施省市重点项目22个,总投资272.2亿元绵报融媒记者黄小芹/整理(文章来源:绵阳日报)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