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鱼米之乡”四川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近500万亩居全国第四
林巧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洪瑜 文/图
7月21日,全省“鱼米之乡”建设现场推进会在内江隆昌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截至目前,我省已安排资金2亿元,在30个县开展“鱼米之乡”建设,建成稻渔综合种养基地62.35万亩。全省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到494.4万亩,水产品产量达到49.3万吨,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四。未来,我省将推动“鱼米之乡”建设再上新台阶。
会议指出,近年来,我省聚焦“稳粮增收、以渔促稻”,创新建设以稻渔综合种养为主导产业的“鱼米之乡”,为全国保障粮食安全、促进水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四川经验”。尤其在“稳粮增效”方面贡献突出。
主要表现为:“鱼米之乡”建设的稻渔工程设施促进了稻田蓄水和保水,为水稻栽插提供了充足的水源,有效解决了极端干旱天气下种稻缺水问题;在解决土地撂荒问题方面,稻渔综合种养提高了土地流转租金,调动了种粮积极性,为解决土地撂荒问题提供了新选择;在优质稻米供给方面,“鱼米之乡”建设有效减少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农药使用量,有效降低稻田中重金属活性,为老百姓提供了更加优质的稻米。与此同时,“鱼米之乡”建设还增加了水产品供给,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度我省“鱼米之乡”核心区水稻平均产量超过1000斤/亩,粮食和渔业综合产值超过5000元/亩,比单一种粮收入高出2倍以上。2022年川南四市(宜宾、内江、自贡、泸州)小龙虾总产量3.71万吨,占全省小龙虾产量(7.63万吨)的48.62%。川南早虾已经成为水产业发展的亮丽名片。
会议强调,各地要站在保障粮食安全的战略高度部署,把“鱼米之乡”建设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高标准农田建设及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等统筹推动实施,与道路交通、水利渠系、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文化建设等紧密结合起来;要以省级、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为靶向,集中连片规划布局稻渔综合种养建设,突出生产、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建设,确保产业发展行稳致远。
会议强调,各地要严格按照《四川省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指南》建设稻渔工程设施,避免稻田出现“池塘化”“非粮化”现象,确保粮稳产、鱼增效;要因地制宜选择种养模式,川南地区要大力发展稻虾综合种养,在扩面提质上下功夫,其他地区充分考虑自然条件、养殖技术,选择养殖品种和养殖模式。
会议特别提到,要强化农户利益联结机制,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公司+专业社+农户”“专业社+基地+农户”等方式,通过供技术、供种苗、供饲料、供物资、供******、保底收购价等模式降低农民投入风险,增加收入,带动更多农户发展稻渔产业。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
转载须在正文开头显著位置注明稿件来源及作者,违者必究
扫描或长按关注川观新闻微信号(微信号:cbgc2014)
创文焦点面对面丨隆昌市:建设精品院落 全面提升乡村“颜值”
解局丨借大会提升“国际范” 威远如何续写无花果的产业故事?
食情局⑮丨炖老鸭、炒鸡蛋,原来无花果还可以这样吃!
“川果”向世界递出靓丽名片,2023年世界无花果大会在内江威远举行
雅安眉山资阳阿坝甘孜凉山:奋力攻关,拼劲十足,推动各项事业取得新的进展
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根本遵循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河南:抓机遇崛起开新局 埋头干发展更出彩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