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绵阳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开局之年绵阳科技城的经济答卷

admin9个月前 (09-29)绵阳产业信息13

  这一年,新冠疫情余波未平,外部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显著增加,困难和挑战明显增多。

  重大时刻,历史关头,市委、市政府观大势、谋大局,深入学习贯彻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特别是对绵阳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击鼓催征,捷报频传。这一年,应对非同寻常的挑战,绵阳着力在做大经济总量中转方式、优结构、提质量、强效益,逆水行舟的经济不仅稳中向好,且呈现出稳中加固的良好态势,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拓展。

  百折不挠,敢于胜利。这一年,面对非同寻常的机遇,绵阳坚定实施创新引领、工业强市、县域崛起、交通先行“四大战略”……一条质量高、效益好、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正在绵州大地上探索、延伸。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这一年,应答非同寻常的答卷,绵阳就业稳定、教育减负、卫生服务保障有力;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发展提速提效,增添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新步伐新成效,坚定回应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罗增斌响彻市第八次党代会会场的铿锵宣言——

  “全面建设中国科技城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绵阳,为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这一年,应对非同寻常的挑战,绵阳着力在做大经济总量中转方式、优结构、提质量、强效益,经济发展保持稳中向好、稳中加固的良好态势。

  欢呼声响起。9月6日,年产5000万平方米偏光片的杉金光电绵阳偏光片项目和总投资50亿元的中电光谷绵阳科技园项目,在高新区落地开建。

  无独有偶。投资106亿元的理想汽车增程器项目、160亿元的惠科系列后续项目、30亿元的钜成芯片项目……一批批新项目纷至沓来落户绵阳。

  翻开招商引资“成绩单”——1至10月,全市新签约招商项目252个、金额1409.68亿元,同期分别增长12.5%、22.19%。

  纵览2021年绵阳经济,市委、市政府促产业、抓项目、促消费。前三季度,全市实现GDP2374.34亿元、增长10.1%,总量和增速均居全省第2位,经济发展保持稳中向好、稳中加固的良好态势。

  上述片段和数据皆值得回味:疫情冲击下,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一边是“高精尖”项目纷至沓来,一边是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两个“行”,不同的内涵,答案不谋而同:无论外部形势如何变化,绵阳抓发展的定力坚如磐石。

  时至年末,回望来路,这种定力贯穿于“十四五”开局之年绵阳经济发展的始终。

  3月2日,市七届人大七次会议开幕。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1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指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

  报告还专门说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的预期目标,是对今年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整体把握。这是一个预期性目标,有条件的地区要尽可能发展快一点。

  一个“快”字,就是一份号召、一份决心。尽管很多困难,绵阳依然砥砺前行,这是中国科技城的担当和勇气。

  作为绵阳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蕞佳平台,9年来,科博会用“开放合作”一次次推开绵阳科技城开发开放、转型升级的大门,“叩门”方式也在改变提升。

  “云端逛展”“云端洽谈”“云端签约”……今年9月,疫情之下的第九届科博会再次升级,采取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的方式,着力打造更具特色、更有实效的盛会。

  特殊时期,一场场展会和活动,彰显绵阳对外开放的定力。今年,绵阳紧扣产业发展主攻方向,成立专业招商专班,大力开展精准专业化招商,前三季度实现国内省外到位资金453.91亿元、增长9.27%。

  3月29日,绵阳科技城新区揭牌,既享受了瞩目的荣光,亦承受了重担。绵阳启动实施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改革开放、城市建设“四场攻坚战”,开展科技城新区全球招商。1—10月,新区在建重大产业投资项目122个、总投资522.7亿元,正加快形成引领绵阳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和动力源。

  针对生猪价格大幅下跌,养殖成本持续走高,作为生猪养殖大市、种业大市,绵阳为产业发展“撑腰”,出台《绵阳市“十四五”生猪产业发展纲要》一系列政策,成立国家(四川绵阳)生猪育种创新中心,大力推进生猪育种创新中心建设。

  7月27日至29日,暑气蒸腾,一场规模空前的全市县域经济发展暨重点项目建设现场会如期举行,全市县处级领导干部悉数出席,三天奔行620余公里,走访37个项目点位。从科技含量高的高端产业项目,到增进民生福祉的基础设施和社会民生项目,大家看进度、比实绩、找差距、学经验、添干劲。

  看似不相干的片段,背后却有着清晰的共同指向:勇于担当,以钉钉子的精神克服艰难险阻,全力以赴迈好头部步、见到新气象。

  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两个月后,四川省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成都举行。不同时段,我市一批集体和个人分别荣获了全国、全省脱贫攻坚先进表彰。

  历经千难万苦,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贫中之贫、坚中之坚,绵阳在2019年提前一年全面完成全域减贫任务后,接续奋斗,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绵州大地上,“三农”工作重心实现历史性转移,正朝着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共同富裕的目标迈进。

  这一年,面对非同寻常的机遇,绵阳坚定实施“四大战略”,走出了一条质量高、效益好、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

  12月17日,阵阵寒风中,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罗增斌前往江油市调研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调研中,从国能四川天明发电公司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生产线,到李白纪念馆、长祥特钢制造公司、立航金属材料公司等,一路听汇报、查资料、看项目。

  几天后,罗增斌又带队陆续前往科技城新区、高新区、梓潼县调研,分别围绕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坚持创新引领等提出了明确要求。

  开局之年,在兼顾经济发展、疫情防控之同时,蜀中各地激烈角逐,“战火”不断。阔步新征程,绵阳时刻保持打仗姿态。

  面对宏观形势深刻变化和持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了“全面建设中国科技城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绵阳”这一总体目标、远期目标,确定了实现目标任务需要坚定实施的创新引领、工业强市、县域崛起、交通先行“四大战略”,强调了追求一流的质量、一流的效率、一流的业绩的“三个一流”工作要求。

  “四大战略”犹如四大矩阵,清晰展现出在国内外经济形势错综复杂、我市经济运行遇到更加高难度的挑战的这一背景下,绵阳新征程的主攻方向和角色定位。

  创新引领、工业强市、县域崛起、交通先行“四大战略”,既各有特色,又浑然一体。谁唱主角,谁挑大梁,谁稳基本盘,谁做支撑,一目了然。

  讲战略,就是总结历史经验,立足现实需求,着眼长远;讲战术,就是要坚持目标导向,持之以恒狠抓落实。四大战略,抓落实都贯穿始终。

  核医疗健康产业基地、激光产业基地开工建设,全国首台国产医用回旋加速器在绵阳正式投入使用并打破国外垄断……一年之中,绵阳创新发展的舞台上精彩纷呈,成果不断涌现。

  不负中央赋予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的时代使命,不愧省委省政府专门出台政策措施全力支持,绵阳科技创新“磁场效应”不断放大。

  创新驱动,激活了企业转型升级的“一池春水”。今年,全市评价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479家,前三季度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主营收入1665亿元,均居全省第2位。

  日前,科技部火炬中心发布通知,同意将43个产业集群纳入2021年度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培育),绵阳新型显示创新型产业集群入选。

  凭什么入选?凭“屏”!随着京东方、惠科等重点项目纷至沓来,绵阳新型显示产业多点开花。不仅如此,今年7月,《集中精力大抓工业24条措施》出台,不仅强化县域经济抓工业的主导方向,更围绕县域、园区制定了细化的工业“路线图”,拿出“真金白银”奖励创新产业发展。

  1至10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6%、居全省第2位;全市4亿元以上重点企业产值增长24.2%,拉动全市工业总产值增长15.5个百分点……

  11月28日上午,位于安州区高川乡的“超难隧道”跃龙门隧道左线成功贯通,吹响了成兰铁路建设冲刺的号角,预计2022年年底建成投运,届时绵阳与川西地区以及甘肃兰州等地联系更紧密、“血脉”更通畅。

  绵阳以“升级、加密、联网”为主攻方向,不断开山修路,以大交通促大开放,坚持升级加密联网主攻方向,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

  1至10月,全市完成交通投资138.56亿元、增长8%。1至11月绵阳机场运输旅客280.9万人次、增长6.3%。

  位于安州区的中南高科绵阳安州擎动未来产业园项目建设工地,曾经的黄土地上,建起了一排现代化的厂房。该项目计划通过招引相关汽车企业,形成上下游高端产业集群。

  2021年全国百强区榜单日前出炉,涪城区在中位列第68位、较去年上升6位;江油市则入选省委、省政府“全国百强县”培育名单……

  县域强,则绵阳强。1至9月,全市县域范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29.45亿元,较上年增加196.49亿元,占全市总量的81.3%。

  亮眼数据,折射出绵阳在转型中升级,在跨越中突破,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速度和力度。

  绵阳出台《推动县域经济突破发展20条措施》,以空前力度奖励县域发展;今年3月,启动县(市、区)委书记月度重点工作点评会制度,由市委主要领导主持会议。“硬核”点评每月一次,不像惯常那样讲程序、作部署,而是各地轮番晒成绩、报进度、找差距,是一场展示县(市、区)施政水平、作风业绩的“擂台赛”,是更好地推动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落实的有力抓手,也为县域发展传导干劲。

  这一年,应答非同寻常的答卷,绵阳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就业优先、教育减负、卫生服务保障有力;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发展提速提效,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书写新注脚。

  游仙区仙鹤镇石龙村,昔日的“巴掌田”“补丁田”成了阡陌纵横、贯通相连的连片田、高产田。在相距不远的菩提庄园里,绵延成海的葡萄藤间,游客的欢笑声溢满乡野。

  “北粮南果”探出致富路,发展的成果,百姓共享。村民围着优势产业转,发展种植、搞研学活动、做旅游民宿。

  一年来,市委、市政府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春风劲吹——

  创新是头部动力。中国(绵阳)科技城先进技术研究院挂牌亮相;“绵阳造”无机多孔混凝土质量轻、强度高、耐高温已被广泛应用于建筑领域;抓住电商“风口”,三台县新河村滞销农产品运用“互联网+”方式线万斤的脆红桃找到销路……创新的种子在沃土中生根发芽,催生了新模式、新业态。

  协调是内生特点。深度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动74项“跨省通办”、95项“川渝通办”、43项“绵碚通办”政务服务事项落地落实。落实省委“一干多支”发展战略,与成都市签署《以创新驱动深化成绵一体化发展合作协议》等协议,与阿坝合作共建绵阿产业园……顶层设计,系统推动,发展落差变追赶势能,“一盘棋”渐入佳境。

  绿色是普遍形态。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林长制,长江流域重点水域退捕“前半篇”文章圆满完成……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绿色绵阳画卷跃然眼前。

  开放是必由之路。“外向型产业园区建设”如火如荼,跨境电商“销售额”持续增长,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行……世界500强、国内500强、知名企业纷纷聚焦绵阳、锁定绵阳,朝着西部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进军的步履坚定。

  共享是根本目的。千方百计稳就业保就业,新建和改扩建公办幼儿园,“双减”工作稳妥推进,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逐渐健全……解决急难愁盼,多做“雪中送炭”,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增添满满幸福感。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强者乘势而进。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积蓄更大力量、站上更高台阶?

  一年行至岁末,新篇章已开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党中央作出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

  科技城绵阳,再次主动出击——市委八届二次全会找准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精神与绵阳实际工作的结合点,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审议通过《######绵阳市委关于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加快发展绿色低碳产业的决定》,明确了“一地三区”的发展定位、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的方式方法、能源供给的优化调整。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既是“国之大者”所系,又是“省之要者”所在,也是“绵阳未来”所能。

  做强“顶层”:成立全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委员会——研究制定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意见和“1+N”政策体系,督促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制定实施方案。

  0.8%;14——两个数据,前一个是我市严格落实能耗“双控”制度和“三线一单”要求,前三季度全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的指数;后一个是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已对全市“两高”行业项目实施分类管控的量数。

  科学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省委明确要求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做好“减法”和“加法”。以此为向,绵阳科学把握“减”与“加”的辩证关系,让绿色更加“枝繁叶茂”。

  围绕产业做“加法”,一大批极具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企业被优先放进绵阳工业“拼盘”,一大批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的优质项目招引落地,目前全市已成功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9家、省级绿色工厂31家。

  过剩产能做“减法”,《2021年度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工作方案》将36台10蒸吨/小时及以下燃煤锅炉列入2021年度淘汰计划。目前,相关职能部门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完成落后产能退出验收工作。

  “十四五”开局之年,经济走势稳中向好,复杂形势沉稳应对,科技优势充分彰显,发展大势浩荡前行。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涪城荟”粤港澳大湾区招商联盟座谈会召开

“涪城荟”粤港澳大湾区招商联盟座谈会召开

  7月1日,“涪城荟”粤港澳大湾区招商联盟座谈会在深圳召开。省政府驻广州办事处深圳联络处处长王景辽出席会议。区委书记邓辉主持会议并讲话。市政府驻深圳投资促进中心主任龚力,区委副书记胡友谊出席会议。粤港澳大湾区招商联盟盟主郭晓林参加会议并介绍相关情况。   “建议加大对涪城区位优势、营商环境、惠企政策宣传推介力度,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关注涪城、投资涪城。”“我们将积极引导...

「产业图谱」2022年绵阳市产业布局及产业招商地图分析

「产业图谱」2022年绵阳市产业布局及产业招商地图分析

  中商情报网讯:“十四五”时期,绵阳市产业呈现“686”的布局体系,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构建“一核”引领、“两翼”支撑、“三区”协同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绵阳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是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建设的中国唯一的科技城、四川第二大经济体和培育壮大的七大区域中心城市、也是重要的国防科研和电子工业生产基地。绵阳市全市行政区域总面积2.02万平方公...

【绵阳市深化园区综合体制改革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引擎】做好招商引资“加法”推动企业满园

【绵阳市深化园区综合体制改革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引擎】做好招商引资“加法”推动企业满园

  园区是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主战场。针对全市园区形象不佳、品质不高、企业数量不多、质量不优等发展短板,绵阳市围绕“一年转形象、两年见成效、三年大变样”的总体目标,在全市个工业园区开展“园区提质”“企业满园”行动,全力做好招商引资“加法”、清闲促建“减法”、产业集聚“乘法”、放权赋能“除法”,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全市新增个,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速高于全市平均...

一季度发放稳岗返还资金523538万元

一季度发放稳岗返还资金523538万元

  3月初,四川省出台43条纾困措施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涵盖失业保险稳岗返还等多方面支持政策   共有11149家用人单位(其中重点招商引资企业2400余家)提供招聘岗位78万余个   46万余名求职者参加活动,6万余人在招聘现场签订就业意向   今年一季度,全省城镇新增就业25万余人,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中国绵阳科技城软件产业园

中国绵阳科技城软件产业园

  中国(绵阳)科技城软件产业园位于金家林总部经济试验区内,   规划用地面积800亩,分三期建设,一期   用地面积 73.7 亩,建筑面积 6.25 万   平方米已全部投入使用。其中产业园可办公面积约 4. 17 万平米,配套设施 1.73 万平米,正式入驻办公企   业 134 家,目前园区已成为“国家级科...

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企业产业合作对接会顺利召开

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企业产业合作对接会顺利召开

  8月18日,在疫情全球蔓延的背景下,为了更好地引进外资企业,促进外资项目,由市经济合作局组织的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企业产业合作对接会在北京成功举办。科技城新区作为分会场同步开展此次活动。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刘建华参加了此次会议并在会上进行了投资推介。   分会场上,科技城新区与来自德国的roborev公司、嘉威德公司等企业进行线上对接交流,双方就中德人才...

以创新求突破以改革促发展以开放赢市场努力为绵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以创新求突破以改革促发展以开放赢市场努力为绵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以创新求突破以改革促发展以开放赢市场 努力为绵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本报中山专电(绵报融媒记者刘鑫)8月31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曹立军前往广东省中山市,调研长虹集团子公司—广东长虹电子公司、九洲集团控股公司—广东依顿电子科技公司发展情况,鼓励企业坚定信心、锐意进取、攻坚克难,以创新求突破、以改革促发展、以开放赢市场,为绵阳和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何金虎率队赴绵阳、德阳学习考察蔬菜产业并开展招商活动

何金虎率队赴绵阳、德阳学习考察蔬菜产业并开展招商活动

  何金虎一行先后前往绵阳市塔水镇开源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蔬菜生产基地、德阳市略坪镇新型农民合作联合社等地考察参观,了解农业蔬菜产业发展历程及蔬菜种植、加工、营销和产业链培育情况,交流学习蔬菜产业发展做法和经验。   在座谈会上,何金虎表示,当前巴中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有实力和社会影响力的产业龙头企业参与支持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希望双方以合作项目建设为契机,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