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升6位!看绵阳砥砺奋进这一年
2022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单显示,绵阳从上一年度全国第92位跃居全国第86位,一年晋升6位!这是绵阳抢抓机遇、攻坚克难、真抓实干、担当奋进的成果!
过去这一年,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绵阳锚定“加快建设中国科技城、全力打造成渝副中心”目标,坚持创新引领,大力实施科技立市、产业强市、开放活市、人才兴市、生态美市“五市战略”,真抓实干、狠抓落实,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以“决战四季度、大干一百天”收官,交出了弥足珍贵的发展答卷,全市经济发展保持了稳中向好、稳中提质的良好态势。2022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626.94亿元,同比增长5.0%,总量和增速均居全省第2位。
科技是头部生产力,创新是头部动力。绵阳把“科技立市”排在“五市战略”头部位,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创新先行区为牵引,持续擦亮中国科技城的金字招牌。
承办第十届科博会,架起了一道穿越地理空间、融合不同业态的科技创新合作“桥梁”,签约产业项目超千亿元;
创新建设“云上大学城”“云上科技城”,把全国科技创新资源通过“云端”导入科技城,先后吸引中科大、哈工大等20所高校,北京大学、航天三院等14个创新创业团队签约入驻;
探索建设院士专家担任“科技顾问”“科技助理”等制度,从院所、高校、企业遴选53名科研人员和科技管理人才担任科技助理,收集技术需求和科技成果715项、完成对接400项;
开镇运营科创基金小镇,入驻金融机构14家,管理基金29支,管理规模近300亿元,推出“创新金三角·智汇科技城”活动,挂牌“天府科创贷”头部个分中心……
2022年,绵阳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达7.15%,保持全国领先、全省首位,位列2022中国城市科技创新百强榜第20位、是全国进位蕞快的城市,科技创新成为绵阳蕞鲜明的“底色”。
产业是经济之本、发展之基。绵阳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大力实施“产业强市”战略,以产业发展之“进”促经济大盘之“稳”。
抓园区就是抓发展、谋园区就是谋未来!去年来,绵阳启动实施“园区提质”“企业满园”行动,制定“园区十条”,大力实施承载能力提升、优势产业集聚等“七大攻坚”,设立50亿元园区产业发展基金,每年安排2亿元园区奖励补贴资金,向市属园区下放市级管理权限51项,园区特色化、集约化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2022年,绵阳园区聚集规上工业企业超850户、规上工业企业集聚度达68.7%,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市比重达86.2%,全省首个健康食品产业园落户绵阳,新型显示、连接器2个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级产业集群,无人机、核技术应用等3个产业集群入选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绵阳高新区进入全国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榜单,游仙高新区、绵阳工业园区等3个开发区进入全省开发区“优秀”名单,“深化园区综合体制改革,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引擎”入选中国改革2022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市域典型案例(全国20个),实现第二产业增加值1514.33亿元,同比增长5.9%。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去年来,绵阳以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为己任,实施改良品种、提升品质、打造品牌“三品”工程,大力推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2022年,绵阳累计培育国省级种业产业园区3个,建成国家区域生猪种业创新中心1个,晋级升星省星级园区4个,建成高标准农田超34万亩,粮食总产量达230.84万吨,出栏生猪超370万头,打造“涪城麦冬”“涪城蚕茧”等地理标志农产品28个,3个县(区)入选国家级制种大县,“三台黑猪肉”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实现头部产业增加值381.47亿元,同比增长4.4%。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力量。去年来,绵阳坚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出台“促消费13条”,打造“乐购绵州”“香醉绵州”促消费活动品牌,统筹各类资金3亿元,发放消费券、消费补贴1.39亿元,大力发展数字经济、首店经济、夜间经济等服务新兴业态,加速推动人气聚起来、商气汇起来、烟火气旺起来。
2022年,绵阳促消费活动累计带动消费450亿元,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635亿元,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1731.15亿元、同比增长4.5%。罗浮山温泉度假区成功创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北川巴拿恰入选2022年全国非遗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非遗旅游街区”,平武入选“美丽中国·深呼吸小城”榜单,梓潼“两弹一星”国防科技科普基地被中科协授予2022年度“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
一座城市,开放的胸襟有多大,发展空间就有多大。绵阳坚持“跳出绵阳看绵阳、跳出四川看绵阳”,大力实施“开放活市”战略,全面拓展开放空间,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
对内,努力建设让市场主体更有获得感的营商环境,深入实施“暖企”行动,开展“面对面听取意见、实打实解决问题”活动,线小时在线解决问题,线个,“有需必应、无事不扰”成为绵阳营商环境的品牌,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资绵阳。2022年,全市签约项目259个、投资总金额2641.77亿元,其中百亿级制造业项目7个,项目个均投资额首上10亿级。
对外,创新开展城市形象推广、产业项目推介、特色产品推销“三推”活动,先后赴厦门、东莞、苏州寻合作、找商机,三场“三推活动”,累计签约项目75个、投资总金融金额近1000亿元,销售“绵阳造”产品40多亿元。“实施‘绵品出川’活动,助力‘绵阳造’走向全国”经验做法被省政府通报表扬。同时,深入开展交通攻坚大会战,“铁公空”全面发力,推动绵阳人民牵挂了十余年的绵遂内铁路破土动工,“十”字型铁路骨架正式确立;首次开行中欧班列成渝号(绵阳)、西部路海新通道东盟铁海联运班列,绵阳至欧州、东盟的通道全面打通;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100公里,德遂高速、九绵(平武段)、广平高速(平武)段建成通车,“二环九射九联”的高速公路网加快行成;绵阳南郊机场T2航站楼正式投运,每年可满足600万人次的进出港需要,四川航空第二城地位更加巩固。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绵阳牢固树立“人才是头部资源”理念,始终把招贤纳才作为长远大计,以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的经费投入,吹响了“人才兴市”战略的冲锋号。
按照“引才门槛不高于同类地区,政策待遇不低于同类地区”原则,创新发布“人才十条”新政,首次提出给予引进优秀高校毕业生蕞高50万元安居补助、加快建设1万套“拎包入住”人才公寓等含金量很高的硬政策;设立10亿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组建全省首家人才发展集团,设立首届科技城人才日;探索建设“院士小镇”……
2022年,绵阳累计兑付人才资金1.6亿元,引进海内外英才超2万名,发放“科技城人才卡”1172张,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梯次合理、作用突出的人才队伍正在绵阳加速集结。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绵阳始终把绿色生态作为鲜明底色,深入实施“生态美市”战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提质三年行动,推进村社“五清”、场镇“四定”、城区“四化”,每季度评选“十佳十差乡镇(街道)”,城乡环境基本实现清清爽爽、干干净净;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深入推进“双碳”战略,加快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制定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开展水环境综合治理和大规模绿化绵州行动,天蓝水净山青的生态底色愈发显亮。
2022年,绵阳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率89.6%,20个国控省控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保持100%,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森林覆盖率达到56.13%,国土绿化覆盖率达到70.5%。
时光的年轮,刻下奋斗的足迹;历史的巨手,翻开梦想的新篇。回首2022年,绵阳,中国唯一科技城,涪江畔的耀眼明珠,以奔跑者的姿态、奋斗者的心态、追梦人的状态,跑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在中国百强城市榜中实现了新的突破与跨越。
大道如虹踏歌行,筑梦路上再出发。绵阳将坚定不移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绵阳现代化建设,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坚持创新引领,大力实施“五市战略”,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加快建设中国科技城、全力打造成渝副中心,为新时代新征程四川现代化建设开好局起好步作出更大贡献。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