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委员徐汝金:见证绵阳科技城新区建设的“速度与激情”
绵阳科技城新区是继宜宾三江新区、成都东部新区、南充临江新区后,四川省设立的第4个省级新区。一年多来,新区建设日新月异,加速推进。
四川省“两会”召开前夕,省政协委员、绵阳市新媒体联谊会会长、绵阳市科创孵化器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徐汝金带记者走进科技城新区,见证感受绵阳科技城新区建设的“速度与激情”。
施工现场忙碌而有序,挖掘机来回穿梭作业不停,建筑工人各司其职埋头苦干,新区建设如火如荼,正以“加”速度模式高效运转。
“建设绵阳科技城新区,是省委、省政府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促进高质量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绵阳发展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徐汝金介绍,绵阳科技城新区是在“白纸”上绘蓝图,在平地上立城,从无到有,定战略,做规划,搞创新,正以绵阳“新引擎”的速度崛起。这也得益于绵阳以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保障新区建设,以蕞优的体制机制推进新区建设,以蕞大的放权力度赋能新区建设,以蕞好的要素配备助力新区建设。
“立”起来了,还要“加”速度推进。“我从事互联网行业多年,科技城新区为更好地助力行业发展提供了新路径。未来希望能吸纳更多优秀资源,加强资源整合共享,为互联网行业创业者提供更多专业贴心服务。”作为科技界的省政协委员,徐汝金希望绵阳科技城新区在科技创新方面展现更多作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统筹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布局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科技项目,积极推动科技资源共享、标准通用、任务对接、联合攻关,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为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探索路径、积累经验、作出贡献。
记者了解到,“一年打基础,两年出形象,三年大变样”。作为国家战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四大新区之一,2021年是绵阳科技城的新生之年。这一年间,实现了一连串“从无到有”的探索。硅基智能(全球)数字科技总部一期项目顺利建成、绵阳中关村信息谷创新中心招引项目集中签约、中国移动“川北算力网络中心项目”选址新区直管区、中油北斗智慧物流产业总部基地项目落户新区安州片区一个个优质项目落地生根,呈现出遍地开花之势,为新区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肩负着探索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新路径、培育现代产业发展新优势、建设绿色智慧新家园、拓展开放合作新空间、创新开发建设新模式等五方面任务,绵阳科技城新区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按照绵阳市委八次党代会对科技城新区未来五年发展提出的要求,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充分调动统筹区积极性,研究梳理新区项目,用好省市支持政策,把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红利,加快推动新区成势见效。力争到2025年,科技城新区直管区36.64平方公里地区生产总值实现年均增速保持10%以上,总量突破200亿。科技城新区396平方公里突破1000亿,成为名副其实的城市新中心。
绵阳科技城新区是2020年12月23日由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复设立的全省第4个省级新区,规划面积396平方公里。新区以“着力打造创新新引擎、着力打造产业新高地、着力打造城市新空间”的目标定位,坚持高水平规划、高品质建设、高标准管理、高质量发展,切实打好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改革开放、城市建设“四场攻坚战”,正加快建设成为引领绵阳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和动力源。
2021年 3月29日,绵阳科技城新区正式揭牌成立。新区规划范围包括绵阳市涪城区、游仙区、安州区所辖的9个乡镇(街道)所属行政区域。将与成都、重庆合作共建中国西部科学城,建设成渝绵创新“金三角”。
新区承担三大使命,拓展开放合作新空间,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创新高地、国家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科教创新资源集聚区、新兴产业集聚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绿色智慧宜居新城。(记者 杨宗友)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