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梓潼:万亩丹参上市助农增收8000万元
当前,梓潼县万亩丹参陆续进入上市时节,“挖丹参、卖丹参、收丹参、加工丹参”成为隆冬时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据悉:今年梓潼县共种植丹参20000多亩,预计帮助农户增收8000余万元。
贾芝全家住自强镇二洞村四社,这几天,老两口正在忙着挖丹参,红红的丹参格外喜人,“今年丹参长势还不错,销路很好,当天挖出丹参后就卖了,如今已经卖了5000多元。”村民贾芝全说:“丹参单独种一亩有3000多块钱的纯收入,间种的线多块钱的纯收入。”丹参在梓潼又叫“红根子”,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凉血消痈之功效,是很好的中药材之一,备受商家和农户青睐。
二洞村是省定贫困村,目前已退出。发展特色产业,引导农户增收致富是村“两委”工作重点之一。二洞村通过“党建+产业”引领,走“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发展耙耙柑及中药材,丹参便是其中之一。记者发现:这些丹参大多数间种在耙耙柑地里。二洞村党委书记贾伟伦说:“耙耙柑要三、四年以后才挂果,在前几年间种像丹参这种矮杆中药材,不会影响耙耙柑的生长。虽然收入不是很大,但无形当中,在前期水果没有丰产的时候,可以保证正常的收入。”
自强镇大多数社属于高山社,土壤贫瘠。该镇结合产业扶贫,争取项目完善道路和水利设施,为产业发展提供保障。通过政府带动、项目支持、农户参与,因地制宜发展桔梗、丹参等中药材,做大做强农业经济,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双丰收”。自强镇党委副书记张熙说:“目前,中药材已成为自强镇主导产业之一,现已发展中药材3000多亩,其中丹参2500亩,今年给农民增收接近1000万元。”
梓潼素有“中医之乡”、“中药材之库”之盛誉,是“全国农村中医先进县”。该县将中药材产业列入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骨干产业之一。通过土地流转、项目包装、外出推销、项目洽谈等多种形式,按照“政府引导、公司参与、合作社牵头、农户主体”的原则,走“公司+农户”和“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道路,采取药农自由散种,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组织药农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种植,制药公司、流通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三种模式种植,加快建设中药材基地,为县内生物医药企业源源不断提供生产原料。“合作社成立于2018年,目前带动中药材种植户1200余户。当前主要在收购丹参,对农户的丹参应收尽收,绝不打白条。”梓潼县望飘山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朱海先说:“对合作社成员种植中药材,主要提供种苗供应,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对成员种植的中药材,签订蕞低保护价收购合同,坚决维护农户利益,增强农户种植信心。”
梓潼有11000多户农户种植中药材,建立丹参、桔梗、芍药、杜仲、灵芝等中药材基地5万多亩,年产量达3万余吨,产值5亿元以上。由于丹参不受气候土壤的限制,能适应各种土壤,粘土地、沙土地、荒山、丘陵、平地都可种植,易种易管易采收,农户更愿意种植。目前每亩丹参产量在3000斤左右,农户每亩纯收入在3500元以上。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