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这块屏被科技部点名 连线市州
据了解,入围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应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着力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对辖区内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建设与发展,加强创新服务和业务指导,完善配套政策,重点培育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企业和产业;通过补链、强链,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力争打造一批世界级的创新型产业集群。
近年来绵阳新型显示产业主要涉及LCD、OLED和激光显示三大领域及相关配套,成绩不容小觑,展现出了规模集群效应。
总投资465亿元的京东方第6代AMOLED(柔性)生产线日正式量产。据了解,京东方在绵阳布局的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是全球领先的触控一体化柔性显示生产线。通过采用触控一体化解决方案,能更好地降低模组厚度,使柔性显示屏更加轻薄。
由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生产的产品,其柔性屏可实现屏幕弯曲、折叠、卷曲等多样形态,更是赋予终端产品无限的想象空间。
总投资240亿元的惠科8.6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生产线月,绵阳与惠科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总投资50亿元的惠科显示模组项目落户绵阳。据了解,惠科显示模组生产线条以上全自动化液晶面板后端加工生产线,项目满产后预计实现年产值100亿元以上。
而随着京东方、惠科等重点项目纷至沓来,绵阳新型显示产业多点开花。一大批新型显示产业链上的知名企业纷纷落户绵阳,为绵阳新型显示产业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众多“硬核”的屏频频刷屏──
比如,拥有光电显示薄膜、ITO镀膜、聚碳酸酯薄膜、偏光片等产品;在面板制造领域,拥有AMOLED面板制造、背光模组制造;在终端显示领域,拥有智能平板电视、超高清激光显示整机等产品......
在促进数字产业集聚发展方面,以新型显示为例,是按照“龙头项目──全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生态”的发展理念,引进和培育新型显示上下游企业,塑造“产品”制造的全产业链,打造柔性显示、透明显示等“产品+应用”的产业集群,构建智能手机、车载终端、可穿戴设备、VR/AR等“产品+应用+服务”的产业生态,将我省建成国际一流、国内蕞大的新型显示产业基地。○今年3月省两会期间,省人民政府印发的《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指出,围绕新型显示等重点领域,布局建设一批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工程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立足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积极创建新型显示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在建设数字四川方面,实施数字产业集聚升级计划,聚焦“芯屏端软智网”等核心产业和5G、超高清视频、区块链等新兴产业,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锚定柔性显示、高世代液晶、有机发光半导体等高端技术发展,构建贯通原材料、零部件、面板制造、整机集成的新型显示全产业链。
关于数字产业重点领域,在新型显示方面,推进大尺寸液晶显示、柔性显示、激光显示、量子点显示面板研发及产业化,建设覆盖产业链技术验证和应用示范的服务平台,加快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
作为全国四大区域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之一,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电子信息产业,将电子信息产业列于“5+1”现代产业体系的首要位置,着力推动“一芯一屏”重点突破和整体提升,并逐渐形成以成都、绵阳和眉山为基地的新型显示产业集群。
今年3月,《四川省“5+1”重点特色园区培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正式印发。其中,在四川省“5+1”重点特色园区培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培育园区名单中,绵阳高新区新型显示产业功能区就榜上有名。
今年3月,绵阳市人民政府印发的《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指出,加快提升六大创新产业发展能级,在新型显示方面,以OLED、高世代LCD和激光显示为重点,大力培育新型显示产业集群,建成全国新型显示产业知名城市。依托京东方、惠科、长虹、旭虹光电等重点企业,积极在Micro LED、MiniLED等新技术领域布局,构建“产品+应用+服务”产业生态。
作为绵阳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承载地,绵阳市高新区大力推动以新型显示产业为主导的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全力建设新型显示产业功能区。目前位于绵阳科技城新区高新片区的绵阳新型显示产业园一期正在内装,二期正在加快建设,计划今年12月底主体封顶。
据了解,新型显示产业功能区布局绵阳高新区,初步形成以京东方、长虹为龙头,东旭腾达、法液空等企业为支撑的产业集群。目前已初步形成上中下游产品聚集发展的良好格局。预计到2025年 ,绵阳新型显示产业功能区主导产业规模将达到750亿元。
·A区项目总投资13.7亿元,建设用地471亩,分三期建设42.07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定制厂房、配套用房及物流仓储设施。一期2020年4月动工,计划年底投用,二期2020年9月动工,计划年底封顶,三期为定制厂房区,待招商后根据用户需求设计施工。
·B区项目总投资20亿元,规划用地327亩,建设约41.9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生产研发办公、研究培训中心、综合办公大楼。项目计划2021年第四季度开工建设,2024年初完成建设。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