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绵阳市行政区划概述
绵阳,别称“中国科技城”,四川省地级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涪江中上游地带。东邻广元市的青川县、剑阁县和南充市的南部县、西充县;南接遂宁市的射洪县;西接德阳市的罗江区、中江县、绵竹市;西北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甘肃省的文县接壤。介于北纬30°42′—33°03′、东经103°45′—105°43′之间,总面积20248.4平方千米。
自汉高祖二年(前201年),西汉设置涪县以来,绵阳市已有2200多年建城史,历来为州郡治所,后因城址位于绵山之南而得名“绵阳”。
截至2018年末,绵阳市常住人口485.70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303.82亿元,其中:头部产业增加值301.2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929.4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073.15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7538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3.1:40.3:46.6。
绵阳是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建设的中国唯一的科技城,重要的国防科研和电子工业生产基地 ,成都平原城市群北部中心城市 、成渝经济圈七大区域中心之一 ,获得过联合国改善人居环境蕞佳范例奖(迪拜奖) 、全国文明城市等荣誉。 2018年重新确认国家卫生城市(区)。
截至2019年3月,绵阳市下辖3区、1市、5县,分别是涪城区、游仙区、安州区、江油市、三台县、梓潼县、盐亭县、平武县、北川羌族自治县 。绵阳市政府驻高新区火炬大厦。
总面积597.7平方千米,辖2个乡、12个镇、9个街道,142个村、104个居民社区;1110个村民小组、860个居民小组。耕地面积11992公顷。有砂、卵石、石材、黏土等非金属矿藏5种。主要河流2条,涪江蕞大,流经区境39.25千米。主要旅游景点16个。全年造林200公顷,森林面积14204公顷,森林覆盖率25.62%。
总面积973平方千米,辖11乡、11镇、2个街道、255个行政村。区内有自然保护区1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10.73平方千米。全区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境内有储量较丰富的铁、锌、铝、磷等10多种矿藏和天然气资源。城镇化率达48.7%。 [22]
原为安县,总面积1189平方千米,辖15镇3乡、234个行政村、27个社区。年均气温16.5摄氏度,年均降水量983.3毫米。全区耕地面积37783公顷,矿产资源29种。城镇化率达到46.48%。
有耕地38041公顷,矿藏20余种,国家AAAA级景区3个(窦圌山、李白纪念馆、李白故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个,全市森林覆盖率47.1%;全市辖25个镇、15个乡、4个街道、96个居民社区、365个行政村。城镇化率为52.51%。
总面积2660.38平方千米,辖63个镇乡(镇41个、乡22个)、932个行政村、109社区。
地处四川盆地西北部丘陵向低山过渡地域,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平均气温16.6℃,总降水量599.0毫米,年日照时数1171.8小时,总面积1442.32平方千米。县人民政府驻文昌镇。全县辖1个经济开发区和七曲山风景区,11个镇、21个乡,20个居民社区,329个行政村。
总面积1645.45平方千米,辖14个镇、22个乡(1个民族乡),457个行政村、56个社区。县城驻地云溪镇,规划区面积68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18平方千米。
辖9镇16乡、248个村、16个社区、1478个村民小组。全县面积5974平方千米。年均气温14.8℃,年降雨量866.5毫米,年均日照时间1376小时,年均无霜期252天。全县有野生植物4100多种,其中珙桐、红豆杉等国家保护野生植物55种;野生动物1900余种,有大熊猫、扭角羚、金丝猴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88种,其中野生大熊猫数量居全国之首,被誉为“熊猫故乡”“天下大熊猫头部县”。
总面积3084平方千米,辖6镇17乡(其中桃龙乡为藏族乡)311个村和32个社区。被国务院授予“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称号,被中国地震局授予“国家防震减灾示范县”称号。
中国旅游景点众多,让人流连忘返!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