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花荄镇探索建立“1+N+1”治理模式 激发党建新活力
这几天,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花荄镇九合村万亩杂柑现代农业产业园进入了采收尾声,“小小柑橘成为村里上百户果农的致富法宝,今年初挂果产值就达到3000余万元。”村主任卿官松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在花荄镇“1+N+1”片区治理模式的推动下,2022年村集体收入有望突破20万元。
片区“大党委领”导下,“1+N+1”片区治理模式让果农笑开颜
行进在强村富民的道路上,花荄镇涌现出九合村、联丰村等一大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在党建引领下,花荄镇探索建立1+N+1片区治理模式将全镇划分为四大片区,创新设立片区大党委,带动盘活区域优势资源,促进党建与产业发展、社会治理相融互动,推动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做深做实,激活乡村振兴发展新潜能。
随着安州撤县设区这一历史机遇,近年来,安州区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流动人口不断增加这一切,都彰显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进步。与此同时,这也为城市基层党建和社会管理带来前所未有的考题,位于安州主城区的花荄镇就面临着这样的考验:辖区有10个社区、11个行政村,户籍人口7.3万人,常住人口12.3万人。一个社区几万人,工作人员仅十几人,“小马拉大车”,怎么搞好管理服务,实现和谐稳定繁荣发展?
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做好工作的基石。适应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要遵循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创新工作机制,全面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
今年以来,花荄镇按照“党建引领、分片发展、融合互动、全域推进”的指导思想,创新搭建“大党委”组织、领导、服务三大体系,统筹抓好各项大事要事,推动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做深做实,提升片区发展组织力。
按照地缘相近、业缘互补、有利统筹的思路,该镇以村(社区)建制为主,将全镇21个村(社区)党组织,9个“两新”党组织,整合设立现代都市核心、花城果乡乡村振兴统筹发展、红花源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现代农业精品4个片区“大党委”,片区“大党委”隶属镇党委管理,构建统一领导、区域协调、顺畅高效的扁平组织体系,确保始终在党的领导下积极主动、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开展工作。
片区“大党委”调度、报告和议事三大机制,又将村、社区、非公企业等方方面面的力量凝聚到一起,推动片区“大党委”运行实现程序化、规范化,分析党建现状,寻找问题,出谋划策,凝聚共识合力,使大党委制的力量彰显发挥。
联丰村村主任彭林这段时间有点忙,忙着组织农贸服务,忙着联系新项目落地,忙着给公司招人,3月4日刚成立的绵阳市美丽花城创业服务公司落户村上,他任公司法人。
“我们采取1+N+1运营模式,公司作为蕞后那个1(即片区集体经济组织),要积极探索职业经理人制度,着力盘活用好集体资产,打出增收组合拳,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彭林说道。
经过时间的锤炼,3A级景区花城果乡的乡村旅游可谓远近闻名,两项改革过后,紧挨着的红武村和九合村的连片规模种植产业也欣欣向荣起来。花荄镇将这三个村设置为花城果乡乡村振兴统筹发展片区,赋予“大党委”经济发展职能职责,统筹处置片区间、片区内部间因区域交叉制约经济发展的相关事宜,以片区区域经济发展推动实现全域经济发展;统筹片区生产要素,摸清资源禀赋,立足片区实际,科学制定片区产业发展规划,为片区发展提供顶层设计;统筹片区内的村集体经济组织联合成立创业服务公司,形成片区大党委(1)领导下的“多村(N)+创服公司(1)”的“1+N+1”村级片区发展模式,形成可复制经验。
除了统筹抓好片区内组织建设,协调片区内村级党组织和“两新”党组织融合互动,形成发展合力外,花荄镇还统筹镇党校片区分校建设,负责片区内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立足片区实际,设立片区特色课程,探索“课堂+基地”实训、“案例+典型”分享、“情景+模拟”互动“三类”教学模式,开发一批教学精品课;统筹片区人才培养,探索“选育聘用留”五步工作法,培优管理精英、技能人才和产业工人,为作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片区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
“现在小区的环境大大改观。”日前,安州区长兴现代城小区住户李秀兰带着孙子在家门口玩耍,她对小区的变化深有感触。
作为花荄镇的老旧小区之一,建成20余年的长兴小区过去脏乱差,车辆乱停放,邻里不和谐。如今,小区有了电子自动识别门禁、有序划分的人车通道和车位、新建的非机动车停车区域以及封闭式垃圾池,业主投诉率下降90%以上。它的改头换面,与成立小区党支部,“多元主体”有机串联密切相关,各方“微”力量实现汇集,推进了小区治理规范化、民主化、协同化。
社区工作千头万绪,只有抓住社区党建这个龙头,才能带动社区建设。花荄镇以“1234”(一引双服三治四共)工作机制为基础,突出党建引领,提升社区党组织“统”“联”的作用,引导“双向服务”,建立多元主体服务社区治理的长效机制,深化“自治、德治、法治”的“三治”模式,构建多元化社区治理模式,搭建“组织共建、资源共享、难题共商、活动共办”的“四共”平台,统筹资源助推社区管理融合,全面提升社区治理法治化、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大党委,是力量的大凝聚,也是党的领导和影响力的大扩展。在片区“大党委”实体化运行过程中,现代都市核心片区“大党委”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导群众主动积极参与,实现了党建和基层治理融合发展,也让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更加稳固。
此外,花荄还赋予“大党委”社会治理职能职责,统筹片区组织、职能和人才等优势要素,协同片区内各党组织,合力处置涉及片区间和片区内部的有关基层基础设施完善、民生兜底保障、社会风险评估与防范、矛盾纠纷预防和积案化解等重特大事务;统筹推进片区乡风文明,指导片区内村级组织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建立健全宣教队伍,组建乡风文明促进会、红白理事会,开展蕞美系列选树、村容村貌整治等活动,引导村民文明守法,共同推进乡风文明建设。
片区大党委模式的推行,从根本上解决了村、社区联系群众触角不广、统筹协调能力不强、服务水平不高的问题,变小马拉大车为群马拉大车, 凝聚了人心,激发了正能量,蹚出了基层党建新路子。(图/文/安峥 刘军)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