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梓潼:“田坎”监督 铺设乡村产业发展“快车道”
又到一年冬桃上市的季节,地处梓潼县文昌镇御马村的冬桃产业基地里正在举行开园仪式,锣鼓喧天,热闹非凡,一群客人提着篮子穿梭在桃园采摘,桃园里的工人们,称秤的、套袋的、打包的,忙得不亦乐乎。温暖的阳光照射在果肉饱满的冬桃上,果香四溢。村民们一张张幸福的笑脸成了冬日里蕞美的风景。
48岁的龚永(化名)就是其中的一员,选桃、包装、装车,一气呵成,干劲十足。然而,勤劳的老龚在来到桃园务工前生活过得并不是那么如意。
今年6月,文昌镇党委在组织干部进村入户开展“听音问廉”活动时了解到龚永随着年龄增长,病情有所加重,以至于他已无法外出务工,影响了经济收入,家中还有84岁的老母亲需要照顾。
“把监督哨设到田间地头去”是该镇开展“听音问廉绵州行”的要求,发现问题,反馈问题、整改见效。收集到问题和需求经镇纪委干部将问题列入“问题清单”反馈给镇党委,经实地走访核查,龚永被纳入“边缘易致贫户”。为切实解决好龚永的生活难题,该镇通过协调将龚永介绍到冬桃园工作,增加收入。
装货间隙,龚永笑着说,“平时在桃园里做点小工,我也算有了“稳定”工作,日子比以前过得充实多了。”
随着冬桃产业的不断发展扩大,也给村民带来了不少就业岗位,让村民在家门口“上班”。今年64岁的李柏秀便是如此,他来桃园已有3个年头,每每说起来这段家门口的工作,她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我们年纪大了没法外出务工,现在到门口的桃园来工作,每年能拿到6000多元,贴补家用,挺好的。”李柏秀说到。如今像她这样来自本村村民在桃园的还有20多人,从前期果园管理、中期采摘到后期分级包装等岗位上,都有他们的身影。
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之年,该镇党委高度重视农村产业发展,紧紧围绕“一村一品”发展思路,加大对产业项目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乡村产业多元化发展,促进群众增产增收,让群众感受到满满的获得感、稳稳的幸福感。
“今年桃子长势喜人啊,当前正值销售高峰期,你们有没有什么困难和问题要反映解决的……”这是该镇纪委干部走村入户常态化开展听音问廉活动的“把脉问诊”的缩影。
为有效促进产业发展,该镇纪委立足职能定位,以听音问廉活动为抓手,聚焦困扰、制约农村产业发展和群众反映强烈的堵点痛点问题,常态化地开展农村产业发展监督检查,对在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苗头性问题及时上报并督促整改。
如今,该镇现代产业发展亮点纷呈,特色产业逐步发展壮大,御马冬桃基地和三清蜂糖李初具规模;畜禽养殖业健康发展,年出栏生猪6.3万余头、小家禽40万余只;市级五星级园区“潼江河谷优质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实现粮油产量稳中有升;此外,探索发展中药材1200亩、巩固海椒4500亩,实现渔业经济总产值800余万元。
“国家政策好,党的干部好,从蕞开始土地流转遇阻碍、种植技术卡瓶颈……到现在规划改建桃园的土路和精修塘堰等,对我们冬桃产业帮助非常大,让我安全感十足,更加坚定了我要发展壮大桃花产业的信心和决心。”自主发展冬桃产业的杨东如今每年有了40余万元的收入,前期通过村干部同村民沟通协调有效解决土地流转问题,达到惠企利民的目的,在政府的“牵线”下,山东省的谷老师为他提供冬桃种植技术指导,解决了桃子无色等问题,让他个个桃子有“赚头”。
前不久,该县纪委监委派出督查小组直奔一线,在全县开展听音问廉督查“回头看”专项行动,通过查阅资料、实地察看、走访群众等多种方式,对听音问廉活动中收集到的产业项目发展等方面整改落实情况进行“体检扫描”和“集中把脉”,为产业发展清淤排障,监督护航,全力营造风清气正的产业发展环境。
据了解,今年以来,该县通过“听音问廉绵州行”活动发放调查问卷70000余份,召开座谈会71场次、“问廉坝坝会”96场次,收集产业发展问题64件,解决问题40余件,切实为乡村产业发展保驾护航。(马瑜 供图)
版权声明:本文由网络蜘蛛自动收集于网络,如需转载请查明并注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